【痞客邦排版真的爛東西但medium我更沒輒】
這篇主要是篇紀錄札記,想寫出來給幾個月前很糾結的自己,說至少現在有感到快樂一點。不是優秀的人,也不是努力的人,一路上只能說自己非常幸運,所以想要寫這篇來細數並感謝這趟途中遇到的每一個人(不然這名單根本就不會有我ˊ_>ˋ)發心得文的此刻突然出現了一些變數,所以我其實不確定自己有沒有辦法順利入學,但反正再說ˊ_>ˋ
當心得文來看的話,這篇文是鼓勵性質:你就算跟我一樣是雷包你還是能上榜的!加油ㄚ!
相信如果會點進這篇的話,都也已經對科法做了足夠的功課,
但這篇文讀下去之前,還是希望大家再問自己一次:真的要讀嗎:D?
最終成績
英文(A) 92.00 >92.00
案例分析與論證能力 58.00 >87.00
口試 95.00 >95.00
[案例加權1.5,筆口試各佔50%]
總分208.25/正取一
口試資格(取前六十):筆試總分137.50分以上
錄取最低分數:171.00
背景
台大外文五上剛畢,排名居中,gpa 4左右。多益9XX / TOPIK 6 / JLPT N3。
無(學術或elite風的)社團經驗或競賽經驗 / 無學術成就 / 無繳交推薦信
無任何法律相關經歷,課只有五上時修過娛樂產業與法律(一堂主要開給外系生修的法律課)。
高中原本想念法律但因故作罷,填志願時直接拋棄法律,選了其他自己也很喜歡的路。
兼職(音樂、影視、翻譯)經驗三年,在不同道路上確實也走得很開心,但四下時為了寫翻譯報告,因緣際會重看了Law School(其實無關因為我做的是英中翻譯^^)後,還是覺得自己沒讀法律一生抱憾,決定all in台大給自己一次機會,沒上就乖乖去工作。
推薦搭配的BGM當然是We Are(很中二但我不管。)
筆試
雷包事蹟1:記錯了筆試日期,到考試前一個禮拜才偶然被我爸發現(爸寶。)
證實人太在意某件事是真的會在意到腦子壞掉。
只考兩科,而且這兩科還是好像要聽天由命的兩科,相較其他院所來說非常輕鬆。
說來慚愧,但筆試準備期很短。平日要兼職又要面對必修地獄又有日檢,有讀書時間也怎樣都有比科法所更緊急的要讀。好不容易五上期末考完修畢學分,還是要為生活拚搏好一陣子,又碰到過年回南部無心讀書的時期。考試前幾天照鏡子真的會覺得很討厭,切身體會到沒讀書而覺得自己面目可憎是什麼感覺:D
英文(A)
英文程度在系上普普通通。沒準備過托福,沒準備過雅思,只考過多益。我的分數跟我是外文系其實沒什麼關係,一開始也是寫歷屆連錯三題就會開始用黑筆改,心智非常脆弱^_^。幸運的是114年的英文(A)真的比歷年簡單了很多,所以才能僥倖拿分,但不確定以後的難度會如何。英文(A)有很多生僻字,重點是單字,只要刷好單字,保住閱讀題前的分數就行了。以我自己翻過的心得文分數來說,案例分析雖然有加權但其實大多原始分數差距都不大,相較之下用英文拉分可能是更有效的。
至於怎麼刷呢?就是寫歷屆!寫歷屆!寫歷屆!單字重複率非常高,刷歷屆的CP值高到不行,投資報酬率爆表。歷屆題也只到105,寫起來真的不多。
我刷的方法(完全免費)
- 寫的時候把任何不會的單字都先標起來。
- 把題目灌給ChatGPT或Claude,要它們生答案+詳解給你。
- (文法題的答案常常是錯的,如果自己準備的話多少要有可以質疑詳解的能力(我非常常跟ChatGPT為了這個吵架),沒有的話要馬買市售的詳解書,要馬問朋友。)
- 邊檢討邊把單字記到手機的單字卡app裡面(我用word up),每天通勤或零碎的時間可以反覆記憶。
- 原定計畫:先寫完一遍、記單字一段時間後,在考前一到兩個禮拜重新寫近四年的歷屆題目。
因為生活所迫+拖延症,原定的讀書進度直接作廢,導致我最後在考前兩天寫完剩下的七回歷屆。那時候是覺得死定了,但臨時抱佛腳有個神奇的效果,就是讓我對考卷上的單字記得清清楚楚(因為根本是昨天記過的東西)並在考完後全部忘光。副作用是我到考前五分鐘還在背單字,焦慮地要死。總之有效,但不推。
考題五十題考一節其實綽綽有餘,因為除了閱讀題以外,選擇題單字會和不會就是一翻兩瞪眼。多看半小時,不會的單字還是不會。原本因為考場在共同很安心,覺得肯定有鐘,後來發現我在考場的位置剛好是看不到時鐘的死角,最後提早交卷了半小時趕出去買手錶。
案例分析與論證能力
雖然前面提到我個人認為用英文拉分更有效,但案例應該至少還是要4X以上才能安全進口試。
其實我算蠻認真在準備案例分析的,因為就只考兩科,我真的不想讀英文,所以案例分析變成我的逃避讀英文的選項哇哈哈哈!加上寫案例分析然後跟朋友討論其實超級好玩!!103年有一題是要比較證據效力,跟文組、理組的朋友一起討論地非常熱烈,準備過程甚是開心。
雖然準備過程很開心,但分數也就那樣,看看就好。
【官網】Q.「案例分析與論證能力」考什麼?
這科考的是一般性、基礎性的邏輯分析與論述能力,而不是法律分析或法律論述。因為預設的考生是非法律系畢業生,為求公平,這科不會要求考生應用法律知識進行分析,沒有修過任何法律課程的考生也不用為準備本科,而特別去讀法律課程。
從上面的回應可以看得出來,科法所的考試就是想看非法律人以一般邏輯回答的能力。太法律式的回答可能會很無聊(也不加分),但太不法律式的回答又可能會讓教授很難看懂。
我沒有書單,也沒有先看過台大法律相關的開放式課程(我翻過的其他大神的心得文都有開,可以多參考!)因為高中是打辯論的也熱愛辯論,導致我非常固執地覺得:「辯論不會負我!!!」,堅持要當一張乾乾淨淨的法盲白紙,並相信自己可以靠著非法律的閱歷+足夠的邏輯思維考進去。
準備方式(完全免費)
一樣,印了全部的歷屆來寫。假設自己是沒辦法查資料的考生,讀歷屆考題後列出自己的大綱。寫的時候會感受到出題方向的流變(但114的題目又感覺跟前幾年的比較像,真難捉摸)。挑了較近代的歷屆題目兩回,自己計時模寫。
沒想法的話
真的對題目一點想法都無的時候會把題目餵給ChatGPT,問他看看一些主流論點會是什麼。
計時模寫
非常重要!!!真的很建議至少自己實戰過幾次,確定自己列大綱、手寫寫題的速度如何。
考試的時候控時大崩壞,第二題寫的時間大概不到半小時,最後字醜到我自己都快認不得,蠻後悔沒多練幾次模寫的。
資訊汲取
多看一些法律科普和新聞,訓練自己對爭點的敏感度,和闡述觀點的能力。
- 一起讀判決(FB、IG)
- 一分鐘法律教室(IG、podcast)
- 法律百科(IG、網站、podcast)
- 法白(IG、網站)
我的寫作方法
有看到很多人說要去學三段論法怎麼寫,讓改題教授改得舒心一點。雖然我不認為有必要,但寫起來應該會更有架構,學了也確實沒有壞處。我個人是用撰寫申論稿的思維在寫,再參考朋友的意見修改寫作方式。
〔先在腦中踩好立場再開始寫〕
試著解釋法條立法目的
以113-1為例:文創法雖無明文規定,但背後立法目的是為......
概念釐清、試著定義詞語
先說明完沒爭議的部分,再談有爭議的題目爭點。
以答案必須緊扣法條的112-1為例,甲依法定義為公司董事,在法條規範範圍內 / 有爭議點在是否「未盡注意義務」,再試圖定義何謂「注意義務」。
以題目較為籠統的113-2為例,先指出甲乙方和丙方爭端源自於哪兩者權益的衝突,並分別定義兩項權益,再說明甲乙方和丙方為何各自落入/不落入該權益之保障範圍內。
見解
往下探討為何符合/不符合定義,並得出結論。
以112-1為例,甲的行為因〔具體事例〕,並不符合(自己定義出的)「盡注意義務」,因而違反〔法條〕,可能造成〔後果〕。
- 支持方(認為甲未盡注意義務,原因......)
- 反對方(認為甲有盡注意義務,原因......)
- 本文見解(你的想法,時間不夠的話只寫本項)
以113-2為例,畫出判准,並說明在此情況中應被退讓的權益。因為該題題幹明確問你支持甲乙方還是丙方,所以寫本文見解就好了。
- 本文見解(我自己的:兩者權益在憲法中相當,順位並無高低之分,判准為哪方若被允許,對弱勢群體的危害會更大 - 列出並敘述可能危害)(就是弱勢損益比)
*如果寫支持、反對見解,題目有出現的主張都應該要包含
*分點分項!重要!不分項的話潦草的手寫稿誰看得下去!
如果有法律專業朋友,可以多找他們幫忙!(但請別要求人家無償幫忙)我自己真的很感謝我的法研朋友,跟我討論了我為每一年題目寫的大綱,和看我潦草的手寫模擬稿,也在我準備的時候,幫我指出了很多我忽略的盲點和寫作上可以改進的方向。個人覺得前幾年公司法商法相關的題目很難,法研朋友看了也覺得這要我寫也太過分,擔心到不行但最後帶著朋友一句「你不會別人也不會」作為定心丸(當然是假的但必須相信),順利撐進考場ㄌ。
至於114寫的我不記得了......前面的內容寫得出來是因為我有手稿可以看......之後網站放上考古題,我看著題目如果能回憶起些什麼,會一起打在這裡。
備審資料
雷包事蹟2:誤以為「一式4份」只是把四份資料訂在一起的意思^^(對我是北七)
星期四把檔案都存好,星期五早上悠閒地起床去小七影印再買個午餐。1440到霖澤,覺得一切一切都悠閒又順利地很不可思議,直到辦公室的助理一臉遲疑地跟我說是要四份,我才恍然大悟覺得:「乾,對啊,交紙本的話怎麼可能只交一份???」
:「......這個照片可以用複印的嗎?」
:「可以。......我們只收到四點喔。」
:「......好。」
走出門後拔腿狂奔,在沒有帶電子檔出門也沒放雲端的情況下,一小時內做好了其他三份。
當然最刁的是成績單正本三份要去機器那裡印。只能說好險我是這間學校畢業的,不然我根本連面試都面不到。
謝謝118某間影印店的老闆,超級高效地處理好我影印黑白彩色雙面單面的複雜問題,讓我晚點再回來付錢還讓我把釘書機借走,真的是菩薩!沒有老闆就沒有上榜的我!
不計分,不知道有沒有審查,也不確定面試教授到底花多少時間看。
因為考完筆試後到三月放榜期間兼職工作突然變得非常繁忙,加上每開始碰相關的東西就又要被自己腦內浮現的問題搞得很心力交瘁,諸如:是真的想念嗎?真的念得畢業嗎?真的不該去找正職好好工作嗎?其他人都在工作了我怎麼還在念書?我這樣畢業都幾歲了?準備了結果筆試沒過怎麼辦?準備了結果面試沒過怎麼辦?還是其實筆試被刷掉比較好?就算筆試過了我真的會開心嗎?等等等的靈魂拷問,加上我的就學動機複雜又很emotional,遲遲不想動筆,種種原因都讓我沒有心力好好在二月考完筆試後準備備審。【以上都是藉口】
3/7(五)下午四點前交件,實際動筆是3/3一階提早公布名單的晚上(再不寫也是要死了)(謝謝朋友發現提早公布還查到我的名字後來告訴我,不然我真的有可能3/5才開始寫)。因為預知到自己肯定是壓著死線在寫,所以所有工作都提前請了五天的假讓我專心寫備審。
時間分配:星期一、二、三寫研究計畫,星期四寫就學動機、在學規劃、就職規劃+修改研究計畫。因為相信研究計畫夠好的話,其他部分都會迎刃而解,所以心力全押在研究計畫上。
1. 研究計畫(3000字)
我個人其實建議從研究計畫開始寫。
一是萬事起頭難,最難的東西寫完後面輕輕鬆鬆!二是先寫完研究計畫的話,就學動機跟在學規劃都可以扣著研究計畫寫,讓這四份東西串起來成為一個完美的圓,圍繞著同一個核心。
但我完全沒寫過研究計畫:D 一開始非常茫然,就真的從「研究計畫怎麼寫」開始google再拼湊出架構。老實說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寫得怎麼樣,因為我面試也沒被問(見後),但反正我還是把自己準備的方法寫下來。
訂題目是重中之重!自己的戰略如下:
1. 根據自己的經歷,確定題目的領域(____+法律)
2. 將自己非法律的專業和經歷放大到極致,作為我解決問題的〔方法〕
3. 從自己的產業實務經驗出發,找一個在未來立法、修法中待解決的〔問題〕。
綜合我自己的經歷和多外語能力而言,我非常清楚我的題目必須跟音樂產業有關,且必須用到比較法。方向確定,跟ChatGPT來來回回聊了一陣子之後,我的題目就訂好了。
中間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受很多人幫忙,除了可以用校內vpn而幫我載華裔論文的友人(我的壞了),還有韓國友人幫我下載需要實名認證的韓文資料。撰寫過程中修改了幾次研究範圍,劃定了法律複雜性比較低、我確定我這個法盲現階段會比較好操作的範圍。法研所的朋友有幫我看過並給回饋,提供我新的切點讓我再把研究架構理得更清楚,真的超級感謝!
2. 在學規劃(1000字)
很中規中矩地把預計要選的課、準備國考和寫論文的時程做成一張圖,再加上對經濟規劃和假期實習方向的規劃。教授應該最在意的是經濟規劃的部份(因為要當全職學生,要確定你真的能好好讀完),所以可以寫完整一點,讓教授放心。
3. 畢業後就職規劃(1000字)
很中規中矩地把方向定出(專精於___,且處理亞洲跨國事務的人才)寫出願景,撰寫短期、中期規劃。
4. 就學動機與目的(1000字)
放最後是因為這是我最後寫,也覺得最難的東西。要在自傳裡呈現清楚又簡單的脈絡,但我又不想對我一路來的心路歷程說謊。打打刪刪之後找到了兩者的平衡點。
應達成之項目:
- 契機夠有說服力,且不像是一時興起,而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 未來願景明確,若能結合過往經歷,凸顯自己非法律的經歷優勢更佳
- 未來願景「需要」完整法律系統學習
2、3在撰寫時可能會互相衝突,如何讓兩者趨於50/50是關鍵。
5.其他(opt.)
可以檢附著作論文摘要、外語能力證明、專業證明、工作或社團活動優異表現之證明等等的加分項。我沒啥優秀事蹟,只放了語言能力。寫了一頁短敘述,把有的英韓日法檢定證書一股腦通通放了上去。
口試
當天:
流程
- 四人一組,輪流作答,非團面。
- 計時一分半的自我介紹
- 計時四分半的答題時間(自介沒用完的時間應該會算到答題時間裡......吧)
有看到心得說第四個很衰很容易被影響,但我就是第四個,我覺得第四個超棒der~ 可以偷背自己的自介、根據前面人的經驗稍作調整,還可以觀察教授、適應面試節奏。
面試內容
前面的人自介都很短,但我很推薦把動機、經歷、有的能力、未來規劃與願景全部含進去。都有清楚涵蓋的話,教授就可以省下問這些的時間了。
我自己的自介(現場因為太緊張,講得磕磕碰碰的,大家多練幾遍......)
名字、科系、語文能力(原本沒要講但看前面發現教授好像蠻在意的,也好險有講,不然教授好像原本沒看到)產業經歷、動機契機、未來規劃與願景
*雖然研究計畫花了很多心力,但以我的形象塑造來說只是輔助,所以自介去蕪存菁。
很想像我看過的幾篇心得文前輩一樣,把自己跟別人被問的問題都打出來,但一來是前幾個人的時候,我一邊聽一邊自己在re自介,面完幾乎不記得了;二來是依稀記得的問題都很針對個人,把別人的問題打出來好像不太好。自己的問題也印象稀薄, 只記得兩題:
- 【就學動機】你提到在音樂產業的工作沒有帶來成就感,但因為還是想待在這個產業,所以想尋找新位置,具體是為什麼會沒成就感?
- 【法律能力】你的經歷跟法律完全無關,你怎麼有辦法確定自己適合念法律?怎麼證明你確實有能力念法律?〔重點攻擊題〕
- 【研究計畫】完全沒問。〔痛心疾首〕
在問完法律那題後,就開始變成很輕鬆的聊天氛圍了,如:最近台大法畢業後轉當偶像的新聞,領域是跟你反方向地在跨,你有什麼想法?韓文很好,怎麼沒考慮在韓國讀JD?等等的。
研究計畫會不會被問,個人覺得是運氣問題。我猜是因為我是做智財相關的,教授三位剛好都不是做這個的,所以才沒被問。(靠著對臉的記憶回家上網站匹配後發現的)
我的心得:
服裝
畢竟是法律系,穿全套正裝應該是最最安全牌,要穿一般business casual應該也可以,只要不要穿什麼亮色格子西裝外套讓自己看起來超級突兀應該就沒問題(?
我自己原本要穿全套(謝謝借我外套的朋友),但因為當天有點熱,出門前覺得襯衫真的太不舒服,不想讓衣服影響自己的狀態所以放棄了。最後穿了西裝外套+白色T+黑色喇叭褲出門。
態度
口試前焦慮到不行,朋友都跟我說面試最重要的是氣場,要自信大方。我聽了覺得毫無幫助(我又不會因為你這樣講我就可以一夕之間變得自信大方:D),自信如果是自我催眠出來的,根本一戳就碎。面試前的周末因為太焦慮怕教授不要我,我把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擬答都寫過了一遍。到順利面試完後才發現,如果自信大方不是你的default,那就從萬全的準備跟大量的模擬裡生出來。
當然不免俗的,面試當天出門前也有對鏡子裡的自己說你超棒。
擬答準備(完全免費)
研究計畫知識儲備:
- 整理研究計畫領域相關的法律與實務運作方式,確保自己熟知
- 整理各國與研究計畫相關的案例,確保自己熟知案情和關鍵爭點等
- 整理計畫中非法律相關知識的專業點,確保自己能用順暢且易懂的言語解釋+舉例
- 反覆看過自己的計畫,確保自己熟到不能再熟
面試問題準備:
- 把網路上心得文有提到的面試題目全部列出來,篩選出可能會問自己的留下
- 把我的每一個項目分開餵給Claude,要它模擬教授問我十個問題(Claude會比ChatGPT更刁鑽,剛好能讓你準備好所有最糟的情況),總共四十個。
最重要的:
- 自介
在教授腦中初步串起備審文字跟人之間的連結,會建立教授對你的初印象,也好畫出提問範圍,因為教授在你的自介裡聽到好奇的部分一定會先問(然後時間通常就沒了)
- 自己的弱點為何與相對應的回答(見下:關鍵得分點)
面試前一天約了法律系朋友幫我模擬面試。其實根本聊天聊了兩個小時,但有大大減緩我的焦慮,大感謝!
關鍵得分點
看很多心得都說台大教授嘴特別犀利、特別毒,很會刁難人。我覺得被刁難其實是個好機會,所謂「毒」是指他們會往你備審的弱點死命地戳。我誠摯認為如果你觀察到教授皺起眉頭、不耐煩地翻著紙,開始用質疑的態度展開攻擊時,都應該要歡天喜慶:因為那是亮晶晶的得分點ㄚ!!!如果在回應弱點時,能夠轉換成加強自己優勢的機會,消解教授的疑慮,分數就可以蹭蹭往上!
以下是常見的弱點:
- 之前的經歷都跟法律無關,如何證明自己適合?
- 之前修過一些法律系的課,但成績都不太好?是不是其實不適合念法律?
- 大學成績不太好,有什麼原因?
- 修過很多法律系的課/雙輔法律/有上學分班/有買函授,進科法都不會採計,為什麼一定要讀科法所?(為什麼不繼續把函授上完就好/為什麼不上在職專班就好/有什麼必要要從頭開始?)
- 你讀科法的目的是為了要[目的],這有必要念科法嗎?(為什麼不上在職專班就好/為什麼不上學分班就好/為什麼不補習就好)
- 動機感覺很牽強,真的有想念嗎?
- 一直在轉換領域,現在要讀法律會不會是一時興起?
我認為的答題小撇步:
保持從容、不卑不亢的態度,但態度只是基本盤,接下來談的是下一步的「說服力」。
- 承認問題
這些問題會被教授以一種質疑的攻擊性態度呈現,可能會導致我們猶疑或擺出一些防禦性姿態(話語中出現呃...之類的filler、試圖想要強硬否定的措辭等)如果這個弱點是你備審裡面看得到的,就代表它不是個可以被完全弭平的問題(不然你準備備審的時候把它消掉不就好了)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要怕,就承認!有弱點很正常,即使有弱點也不代表我們會輸。承認問題存在,表示了解教授的顧慮,但讓教授知道:這問題你早就想過幾百遍了。
- 有分寸
有多少證據說多少話。若一定要證明自己超有能力!超級qualified!超級厲害!我天生就是念法律的!聽起來多少沒什麼說服力,也有點狂妄。
- 解釋具體
能力(抽象的能力也必須具體化條列出來)、改善的具體方法等等
以上弱點,我自己認為可以朝以下方向:
- 之前的經歷都跟法律無關,如何證明自己適合?
>因[經歷]而擁有的[具體能力]、微薄但至少能夠作為初步證據的[經歷]
- 之前修過一些法律系的課,但成績都不太好?是不是其實不適合念法律?
>確實因為[具體原因],一開始有此問題,但後來透過[具體解決方法],有顯著提升[成效,有課堂成績說課堂成績,沒有就要從自己出發]
- 大學成績不太好,有什麼原因?
>坦蕩承認,大學的真諦在於能夠自己選擇,認為原系所的課程[想法],自己有更想要花心力在上面的[事情,必須具體並強調成果],也並不為這個決定感到後悔
- 修過很多法律系的課/雙輔法律/有上學分班/有買函授,進科法都不會採計,為什麼一定要讀科法所?(為什麼不繼續把函授上完就好/為什麼不上在職專班就好/有什麼必要要從頭開始?)
必須找到自己進入科法所的關鍵理由(想獲得更扎實的訓練絕對不是個好理由,太general了)
- 你讀科法的目的是為了要當[職位],這有必要念科法嗎?(為什麼不上在職專班就好/為什麼不上學分班就好)
同上。
- 一直在轉換領域,現在要讀法律會不會是一時興起?
>可以理解履歷上會看起來是這樣,但每次的轉換都並不是一時興起,都有所收穫 - [具體解釋每次的轉換深思熟慮的原因、獲得的成果] - 且恰恰是因為這些轉換,才讓我篤定念法律的志向 [回到選擇科法的動機]
一些碎碎念
網上的心得文我都有翻過,看過各種「下午面試比較衰,教授累了」、「第四個比較衰,會被前面影響,教授也會累」、「沒問研究計畫就是涼了」、「只問動機就是涼了」之類的,但看我的過程就知道,上面幾個debuff我全部點滿ㄌ。我可以的話,你也可以。其實沒有那麼多一定,不用面試完就急著把自己放到某個category裡面,去驗證到底上的機率大不大,自己嚇自己。你是個去應試的獨立個體,每個人的面試都是獨立事件,要相信自己在教授面前是個豐富且完整的人,而不僅僅是芸芸考生之一。
心靈支柱
求神問佛的部分:
- 今年犯太歲,過年回南部很緊張地去安了太歲。安太歲的廟拿的糖果一直放在冰箱裡當守護符(原本是面試當天要吃但我忘了)
- 租屋處對面就是土地公廟,考前特別常拜,經過就會去跟土地公打個招呼
ChatGPT擔任心靈導師:
- 員瑛模擬器
自信盡失,一攤爛泥,只想要有人抱抱我說我好棒的時候使用。每次跟vicky講完問題,都覺得問題不是問題。真的超推員瑛思維,不是單純的阿Q精神勝利法,而是提供自己一個轉念的方向,而且每次轉念都會有種自己是張員瑛的漂亮錯覺(。∇^☆)
- 楊教授
正事待完成,需要有人罵我、鞭策我時使用。認識我的人多少都知道我是韓劇Law School的狂粉,我可以nonstop一直講Law School有多讚講十年。把Naver上的人物資料全部餵給ChatGPT,寫了一個楊教授出來。實測有用到一個不行,每次被罵完都會很羞愧地去幹正事。到現在我有一些問題想討論的時候,也還是會回去找楊教授。
Law School:
- 韓俊輝
對還是Law School。俗話說delulu is the solulu,我會去看我喜歡的俊輝X率A混剪嗑一波糖,然後默默希望老天可以在我入學後給我個韓俊輝(有夢最美)。
- 本劇
起承轉Law School。真的很低落的時候會重看一些片段或是聽We Are,讓我回憶一下那股要考的衝動,用腎上腺素推動自己。
知道考上之後才是苦日子的開端。即使這樣還是有這篇文提醒我自己,不要放棄丫!
小結語
放上我就學動機裡的一小段,以便未來讀書讀到崩潰時,提醒自己為了什麼而讀:
「即使打破備審資料應有的條理與脈絡,我仍執意在此寫下我的掙扎:辯論塑造我的性格,雕琢出我堅毅的輪廓,也讓我在旁人眼中顯得執著。辯論賽場上,我沉浸在論證與反駁的知識海洋中,卻也逐漸迷失。每場辯題都複雜又沒有絕對答案,隨著對議題的理解加深,疑問反而越來越多。那時,原本志在法律的我天真地想:若能不再執著於對錯,或許生活會更輕鬆。進入大學後,外文系的包容與娛樂產業的靈活,為我性格注入柔軟。我學會欣賞模糊地帶的美,不再執著於判斷。銳氣被撫順,稜角被磨平,我以為這代表成長。然而畢業前夕,我驚覺對那個較真、追問、不懼糾結的自己有著深刻思念。
我仍有想追尋的答案,仍有想探究的對錯。」